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建设 > 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辅导实验报

发布日期:2012-03-2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实验背景:

曾几何时,因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中小学生中出现了种种让教育工作者困惑的现象: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性生理的早熟,导致校园内外出现了“拍拖”现象,有些甚至出现了性行为;卡通电视及网络游戏的盛行,使现代学生的思想不大具有过去年青人的单纯与乖巧,甚至是“心有千千结”;物质条件的充裕及贫富差异的增大,使一些青少年过于追求时尚,相互攀比,超前消费,从而出现“富而不思进”的“四不”青年;“应试教育”和我国用人制度的不完善,使学生的升学压力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群体的扩大及家庭教育的滞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以我为中心”,表现出感情淡漠、责任心不强、人际交往及社会心理能力较差等状况;单亲家庭的增多、社会竞争的激烈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心理困惑;德育工作……

以上种种现象,仅仅依靠传统的德育方法和手段是解决不了的,因为传统的德育注重从社会本位出发,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政治式、口号式的标准要求学生,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本体特性及心理需求。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其说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更多的是由于个人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辅导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最为常用而有效的途径。所以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进行了心理辅导的实验。

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

辅导一词,多半指学校中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协助。著名学者查布伦说:过:“辅导是协助个人在教育与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满足的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期间辅导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辅导是先有实际,再有理论。孔夫子强调“有教无类”,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心,是基本的辅导精神。他的“因材施教”原则就好比现在的教育要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谋求了解和适应。社会发展到今天,辅导应成为系统地满足青少年“自我发展”与“适应环境”需求的一种教育手段。

心理辅导是一个通过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意识的、发生在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小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变的过度阶段,其生理与心理都处于一个激烈的动荡时期。他们一方面受到社会以成人的形式对他们施加的压力,要求他们完全以成人的理智方式去对待生活和环境,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完全成熟和完善,他们始终还是以不成熟去应付社会,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就必定会发生心理问题。因此,学生的成长需要心理辅导,这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根本理由,心理辅导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心理辅导是德育工作的需要 一位女生在学校三番四次共偷了十多次东西,出现这样严重的违纪行为,从学校德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大多要开除。但心理辅导老师调查得知,原来这位学生有偷别人东西的“怪癖”,并且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结果,辅导老师帮助这位学生不仅克服了这个“怪僻”,还成为了一名好学生。这就是心理辅导对德育工作有利之处的典型例子。

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现代观念,这一观念在现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已超出了人的生理上的健康水平和人的智力学识水平.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心理教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很多现象表明,青少年本身的一些不良性格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最终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马家爵”现象就充分证明这一问题。所以,使学生个体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我们的德育质量及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根据“水桶原理”,缺少心理教育的德育就是不完整的德育。

心理辅导是学生心理卫生的需要 10月10日是第十三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把今年的工作主题定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的确,学生在求学生涯中,由于本身的缺点或缺陷,加上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生活适应上亮起了黄灯(出现不良适应症候),甚至是红灯(发生了不良适应行为)。尤其是十几岁徘徊在“自我追寻”道路上的青少年,他们处于这个变迁迅速的社会中,更容易发生心理冲突、违规犯过、学习困扰等问题。这些心理危机的解除,有赖于适当的预防性与矫治性的辅导措施.

心理辅导是学生潜能发展的需要.成长中的青少年,经验不足,心智未熟.他们有求知的欲望,有发展的潜能,但缺乏独立自助的能耐,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各个发展阶段。如自我认定、情绪的自控、道德的自律、负责的态度、异性的交往、确立志向并能专注地学习或工作等。

心理辅导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难于避免遇到学习、交友、择业、求职、人生信仰等问题,何去何从,往往不是自己所能独自判断与抉择的。他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环境,在他人的协助下,运用收集到的事实与资料,明智地规划将来.换言之,大多数的学生在面临人生各种问题上,能否作出较为妥当的选择,与辅导得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三、心理辅导的实施

学生中出现的烦恼不安、缺乏自信、敌对逆反、性专注、逃避现实、学习压力过大、代沟的冲击、人际交往困惑等现象,已经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灵阻碍,而这些问题又是人的内心隐藏而不易外露的,要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必须有一定的辅导方式与技巧.近几年,我们重点在团体和个别辅导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施。

1、团体辅导:通常指学校为学生设计的辅导计划,基本目的是提供帮助学生的行为或作决定,本质上是预防性的。“落水救人不如教会人游泳”。,我们的德育任务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的辅导工作不能只偏向于已经有问题的个别对象,如何使全体学生全面地提高心理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的团体辅导计划是:
 

 
辅导对象

 
 
辅导时间

 
 
重点解决问题

 
 
辅导方式


 
 
 
高一新生

 
 

入学第一天

 
 

角色变换的适应准备 环境转变后的适应准备
 

封闭式管理的适应准备 学习内容变化上的适应
 

人际环境的变化适应

 
 

团体讲座
 

后配于个别跟踪辅导


 
 
 
高一男女生

 
 

上学期中期

 
 

男女生生理知识 男女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调节

 
 

分男\女生讲座


 
 
 
高二年级

 
 

不定

 
 

青春期人际及异性交往
 

青少年性知识

 
 

有针对性地在部分班级进行


 
 
 
高三年级

 
 

上学期

 
 

择业心理辅导

 
 

分专业进行


 
 
 
高三年级

 
 

下学期
 

高考前三个月
 

高考前一周

 
 

面试前及就业前的心理辅导
 

高考填报志愿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机动
 

升大团体辅导


 
 
 
全校

 
 

机动

 
 

根据阶段出现情况而定

 
 

校会


 
 
 
高一家长

 
 

第一学期

 
 

如何做受孩子满意的家长

 
 

家长学校


 
 
 
高三家长

 
 

第二学期

 
 

孩子要工作了,家长怎么做?

 
 

家长学校


 
 
附团体辅导部分主要成效:

部分调查数据:自采用系统的团体辅导实验后,在开学三个月内,新生因出现适应不良症候而提出退学的个案从原来的0.78%下降到0%,因适应不良有情绪困扰而要求助于辅导老师的从原来的15.3%下降到1.5%;男女生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从原来的甚少到现在的普及;毕业生实习期的心理求助从原来的12.7%下降到现在的5%。
部分成功案例:

1、2002届高一幼师班,全女生。该班在第二学期有两位学生被同学怀疑是“同性恋”,被同学所孤立,结果脾气变得暴躁,甚至有危机倾向。班主任做了工作见效不大。辅导老师调查了解到,发现其中一位女生在受对方家长委托要照顾好其孩子后,由于做事过于认真,照顾别人不懂分寸,甚至帮对方打扇、拿衣服等,而被照顾的同学就更依赖她,时间长了同学们看不过,就在背后议论、猜测。这两位被议论的同学也不知道自己被孤立的主要原因,心理压力非常大。辅导老师在指出了那两位同学之所以被孤立的真正原因后,在该班进行了一次团体辅导,通过分析帮助这两位同学排除“同性恋”的可能性,要求其他同学要学会包容与众不同的个性,更不要为一个只是过于热心助人的同学增加思想压力。结果这班同学再没有出现类似的议论,并且相处得很好。

2、2004入学新生电子商务班,开学一个月后一男生因人格障碍与舍友隔隔不入,烦恼到又再出现“幻听”(初中已有),总“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他不是,当有时候全宿舍的同学都被别人叫走或受欺负时,他的内心已经无法形容,处理不好,类似马家爵“校园案件”就很容易发生。在该班进行群体辅导后使相互之间得以了解与包容,那位同学的心结得以解开,危机被排除。当然还要进一步的跟进辅导。

3、2001届高二汽修班,全男生班。一段时期老师反映该班学生一下课就排在栏杆上向楼下的幼师女生作出不礼貌的笑声或言行,女生从其课室门前经过也有类似的现象。当时有些老师觉得很严重,该好好地批评教育。当辅导老师介入后,与该班主任一起进行了一次题为“请听听全男生班同学的心声”。其中有同学大胆地代表发言说“老师,我们是有不对,但也请你们理解一下我们三年没有女生的感受!”通过互动式的团体辅导,既让老师理解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又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调节好异性心理。

4、个别辅导:是通过咨询式的辅导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作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在无意识中形成“症结”,当个体受到心理上的困扰、挫折、伤害或遇到灾难,使其感到处于困境、难于应付和适应时,他们更多地觉得这些心事不方便与师长、同伴倾诉,那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说“悄悄话”的窗口。因为是一对一的形式,对那些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且受欢迎。对于那些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当一般的德育手段不让其接受或效果不好时,心理辅导可以起到德育方法起不到的作用。有时候可以使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得到帮助与挽救。

我们的个别辅导形式有: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心理求助电话等。

个别辅导部分成功案例:

1、一女生通过电话告诉老师:她父亲把“二奶”安排在自己家的工厂工作,她妈妈经常以泪洗脸,作为长女,它非常同情母亲,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劝说父亲,她很想通过去伤害那位“阿姨”为妈妈报复。在左右为难之际,她求助于辅导老师,经过辅导,使这位学生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让她走向错误的道路,更使这个家庭避免走向更不幸的结局。

2、2004高一新生一女生,来我校一个多月后,因与本班同学相处出现困难,而提出调班,班主任做说服工作没效,竟然写信扬言说不同意就自杀。后了解到,该生初中时因感情问题曾有过自残行为,并且与家长重男轻女有关。这样一位危机感这么强的学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心理辅导老师经过技术性辅导与治疗,并一同对家长进行了辅导,使她与家长之间得到相互包容,也消除了自杀念头,安心学习。

3、一位身高一米七多的男生,因在宿舍被同学欺负而在校园一角哭起来,说不读书了,但老师、家长来了他都不见,一定要见心理辅导老师。原来,他认为自己在被欺负时的那种无奈,是因为父母从小就一直包办代替而造成的,长得比别人高却被欺负,觉得很难受,当又不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只好求助于辅导老师。后来,辅导老师与他一起回到了家,把他所想的、不敢说的心理话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父母终于为过去只想到只为孩子提供金钱与物质,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及能力上的培养而内疚。从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靠近了,这位学生在同学面前有了自信。

四、实验总结:

1、心理辅导具针对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实施,既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又让学生从中获得了一些人生必备的心理调节方法。也使我校德育工作得以全面而有效地开展。

2、心理辅导的全面实施,使全体师生了解和接纳了心理辅导,并基本懂得了心理求助,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发生。

3、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良性循环,并辐射到了家庭教育及社会当中。

4、通过心理干预,使部分有危机意识或严重过错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引导和挽救,增加了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强化了德育的功能。

5、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解除心灵障碍,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6、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中职人才质量的提高。

7、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分别在市、省、国家获奖或交流,既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经验,又促进了我们自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友情链接 / Lkink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新源路23号(东城校区)东莞市学院路249号(莞城校区) 

邮编:523107 邮箱 : dczzjdc@163.com 联系电话:0769-22658231 粤ICP备16019540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